約翰福音11:25提到「復活在我,生命也在我。信我的人雖然死了,也必復活,」 基督徒雖然擁有神所賜予,超越死亡的永生,但摯愛親人的離世事實,相信對您而言,仍會是個難以面對、卻又無法迴避的傷痛。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.庫伯勒-羅斯即提出「哀傷的五個階段」理論,闡述常人面對生活驟變時的正常反應:
▎否認:不願意相信家人安息的事實。
▎討價還價:認為自身多做什麼,或許可以阻止家人的離開。
▎憤怒:面對自己失去家人的處境感到憤怒與抱怨。
▎抑鬱:理解無法否定事實後,氣憤會被無能為力感所取代。
▎接受:經過足夠的時間或適當的幫助,最後將轉變為坦然承受,不再沮喪與怨懟的平靜狀態。
由上述歸納可以了解到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正常反應,如果持續停留在某個階段無法走出情緒時,將會對您自己與一起生活的家人,帶來巨大影響。因此,當您感受到哀傷浮現的時刻,不妨適當抒發您的感受,並且透過以下的自我思考方式幫助您盡快走出喪親之痛,及早回歸正常的生活:
▎謝謝:回憶並感謝家人往昔的照顧與陪伴。
▎對不起:省思和家人有過的衝突與摩擦,以道歉將之釋懷。
▎我愛你:承諾為家人善待自己,讓思念成為人生前進的助力。
▎再見:理解家人離開的事實,期盼終有於天家相見的一日。
除了心理調適,來自於信仰的支持與陪伴亦是不可或缺,如果您和安息的家人是基督徒,相信透過讀經與尋求教會諮詢,對於度過這段傷痛期會有非常大的幫助,請見次頁,和您分享精選經句。
▎希伯來書 10:19-23
弟兄們,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,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從幔子經過,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。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!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,身體用清水洗淨了,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;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,不至搖動,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。
▎帖撒羅尼迦前書 4:13-18
論到睡了的人,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,恐怕你們憂傷,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。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,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,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。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: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,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。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,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,又有神的號吹響;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。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,在空中與主相遇。這樣,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。所以,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。
▎哥林多前書 15:51-54
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:我們不是都要睡覺,乃是都要改變,就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,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。因號筒要響,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,我們也要改變。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。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,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。
▎約翰福音 15:13-17
人為朋友捨命,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。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,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。我乃稱你們為朋友;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,已經都告訴你們了。不是你們揀選了我,是我揀選了你們,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,叫你們的果子常存,使你們奉我的名,無論向父求什麼,他就賜給你們。我這樣吩咐你們,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。